6月30日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
(簡稱”深中通道“)
建成開通
深中通道是深圳至岑溪國家高速公路跨珠江口的關鍵控制性工程,路線全長約24公里。項目于2017年2月開工建設,歷時7年建成開通,是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項目通車后,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將從目前約2小時縮短至30分鐘。
據悉,在這30分鐘的車程里,大橋上一共有路燈燈桿880支、路燈1140盞;隧道內,可智能調節的全彩景觀燈帶可以根據環境溫度、車流狀況變色。14臺智能巡檢機器人承擔著隧道交通環境和機電設備日常巡檢工作,還有雙波長火焰探測器、北斗衛星信號摸擬設備等大量智能化設施設備。
為保障深中通道行車環境安全舒適及全線應急救援高效,深中通道全線配套了路燈照明、全覆蓋監控系統、通信及消防設施等。這些保障性電氣設備對供電穩定性要求高,深中通道沿線分布設置超過130臺變壓器等,確保所有設備用電安全穩定有保障。
南方電網公司
高標準、高規格、高質量
為深中通道提供穩定可靠供電
助力大灣區城市群深度融合發展
01 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
在東人工島上,該局建設110千伏昇騰變電站及配套10千伏線路工程,將電能從島上送往周邊區域。向西則一路經過海底隧道、西人工島,到達伶仃洋大橋,會同中山側10千伏開關站及相關設備,實現深中通道橋、隧、島電聯通。
110千伏昇騰變電站是采用了南方電網最新V3.0標準設計的智能變電站,通過數字電網技術實現了從規劃、建設、施工全過程的智能化管控。此外,作為深圳電網第一座建在島上的變電站,110千伏昇騰變電站全站按照高等級的防風及防洪標準來設計,最大程度保障深中通道在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下的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車儀式在西人工島舉行。南方電網深圳寶安供電局為通車儀式會場實現“一供兩備”供電方式。主供電源接入UPS+ATS裝置后供會場用電,敷設一條備用線路至負荷端滿足“雙回路”保障需求,另有1臺應急發電車接入UPS車后作為備用電源,為會場用電裝上“第三重保險”。
02 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
該局按照“適度超前、留有裕度”的原則,為深中通道“量身打造”110千伏濱海智能變電站,新增6條10千伏線路,滿足由深中通道全線通車帶來的巨大電力需求。為進一步提升對大橋供電的可靠性,新投產的濱海站與馬鞍站互為備用。當一條線路斷開后,還有另外一條線路來保障供電連續性,真正實現供電“雙保險”。
針對深中通道用電急、周邊可供電源點局限等問題,中山供電局還投資建設了業擴配套項目,將供電電源延伸至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用地紅線內,打造高可靠性智能10千伏配電開關站,應用先進的速斷型智能分布式配電自動化技術,確保故障恢復時間達到毫秒級。
除了現場巡維,依托智能變電站配置的全站高清智能視頻系統、測溫系統、高速智能專網等,運維人員在監控中心鼠標一點,隨時可以掌握深中通道整個供電系統的運行狀況。
如今,深中通道全線通車
南方電網公司將持續做好電力服務
為深中通道持續穩定運行
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提供充足電動力